为探究多次卤制过程中,减钠鸭腿和卤汤中的钠、钾离子含量及理化性质的变化规律,以卤制10 次的减钠卤制鸭腿和卤汤为研究对象,分析钠、钾、氯离子含量的变化趋势,以及辣椒素含量、质构特性和色泽等特性的变化。结果显示,随着卤制次数的增加,卤汤和鸭腿中的钠离子含量均显著下降(P<0.05),从首次卤制的9.30、5.89 mg/g分别下降至卤制10 次的4.63、2.91 mg/g,分别降低50.21%、50.59%。钾、氯离子含量同样呈下降趋势,鸭腿中钾离子含量从1.98 mg/g下降至1.36 mg/g,而氯离子含量从1.14 mg/g下降至0.61 mg/g。相较于第1次卤制,第3次卤制的鸭腿肉中总盐含量显著下降(P<0.05),需要及时补充盐离子,以保持卤制产品品质和风味的一致性。辣椒素在卤制过程中被鸭腿吸收,且在第5次卤制后的卤汤中未被检出,表明辣椒素在多次卤制过程中发生了明显的迁移或降解。质构特性分析结果显示,鸭腿肉质构特性较为稳定,受卤制批次影响较小。在整个卤制过程中,鸭腿肉水分质量分数相对稳定,保持在64.29%~65.91%之间,变化不显著。色差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卤制次数的增加,鸭腿的亮度值增加,而红度值和黄度值降低。感官评价结果显示,随着卤制次数的增加,鸭腿的总体可接受度评分从7.12逐渐降低至3.37,特别是在后期批次中,鸭腿的气味、咸度、鲜度、辣度、嫩度均有所下降。综上所述,在多次卤制过程中,建议向卤制第3次后的卤汤中补充钠盐、钾盐及香辛料,并在后续批次中定期补充,以确保不同批次卤制产品品质和风味的一致性。
2023年第37卷 2022年第36卷 2021年第35卷 2020年第34卷 2019年第33卷 2018年第32卷 2017年第31卷 2016年第30卷 2015年第29卷 2014年第28卷 2013年第27卷 2012年第26卷 2011年第25卷 2010年第24卷 2009年第23卷 2008年第22卷 2007年第21卷 2006年第20卷 2005年第19卷 2004年第18卷 2003年第17卷 2002年第16卷 2001年第15卷 2000年第14卷 1999年第13卷 1998年第12卷 1997年第11卷 1996年第10卷 1995年第09卷 1994年第08卷 1993年第07卷 1992年第06卷 1991年第05卷 1990年第04卷 1989年第03卷 1988年第02卷 1987年第01卷
电话: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洋桥70号
版权所有 @ 2023 中国食品杂志社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50号 京ICP备140333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