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台国宾馆,一个与历史血脉相连,与时代同频共振之地。作为党和国家领导人举行国务和外事活动的重要场所,钓鱼台国宾馆多年来承担着接待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和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的重要任务。近日,本刊记者采访到钓鱼台国宾馆原行政总厨、国家中式烹调高级技师、中国烹饪大师、中国国宴大师郝保力,他为我们展开了一幅独属于钓鱼台国宾馆的“美食、美器、美服务和美环境”的“四美”画卷,也让我们领略了钓鱼台国宾馆弘扬中华文明、加强中外友好、服务大国外交的独特魅力。作为钓鱼台国宾馆原行政总厨,郝保力与钓鱼台国宾馆的缘分很深,在这里成长、成才、成功,让我们一起回望这位国宴大师与钓鱼台国宾馆共同走过的岁月。
成才之道
“我进入烹饪行业是因为一个特别偶然的机会,当时钓鱼台国宾馆在北京招聘,要求比较严格,不仅需要经过考核,还对语文、数学、政治等科目的成绩有严格要求。经过层层把关和考核后,我便被钓鱼台国宾馆录用了。”郝保力大师介绍道,钓鱼台国宾馆的相关负责人就职业选择征询他的意见,而他当时的想法很简单,哪个工作岗位需要就去哪里,坚决服从组织安排。最后,他选择了厨师这一让他为之奋斗一生的职业。
确定了今后要走的路,郝保力的脚步愈发坚定。起初,他被分配到钓鱼台国宾馆大灶食堂,主要工作是为工作人员准备餐食。在这里学习、工作的经历,为他今后的厨师生涯奠定了坚实基础。郝保力大师回忆道:“大灶食堂是培育优秀厨师的真正摇篮。在大灶食堂,首先要将大锅菜做好。大锅菜作为下饭菜,其咸度和量都有规范和标准。比如肉片烧茄子,看似一道简单的下饭菜,但是要想真正做好,既要用心更要细心。茄子切厚片、两边锯花刀、斜向改刀、蘸粉炸制、将肉滑炒、炒香汁、勾芡、加入大蒜汁等环节,都需要对食材和调味料进行精准把控。”一次又一次制作大锅菜的经历,锤炼着郝保力的基本功。
在大灶食堂工作期间,师傅的一句话给郝保力留下了深刻印象,时隔多年仍令他记忆犹新。“你们如果能把一锅炸酱做好,基本上可以从大灶食堂毕业了。”师傅的这句话仿佛一盏指路明灯,照亮了郝保力努力的方向。如今回忆起来,郝保力大师仍感慨颇多:“每个城市都会有一种独具特色的面食,作为北京人,炸酱面在我心中占据很重要的位置。钓鱼台国宾馆大灶食堂的这锅炸酱面,炸酱是其中的灵魂。”谈起制作炸酱的经历,郝保力大师娓娓道来:“首先将肉煸香,倒入加水澥开的黄豆酱,慢火炒制,待到反油后加入葱花,这便是‘反炝锅’,是老北京炸酱面的特点之一。大灶食堂当时约有300人就餐,而且使用的是煤火,在这种条件下,对烹饪时间的把控就显得尤为重要。制作炸酱从开始到完成起码需要一个半小时,我们一般是从上午9点半开始炸酱,11点左右正是最佳食用时间。让食客品尝到最佳状态的炸酱,既是对菜品的尊重,也是对食客的尊重。”
国宴之道
“我当初从大灶食堂做起,将根基打得很牢。”郝保力大师说,在大灶食堂的历练,使他打下了坚实基础。出色的烹饪技术、惊人的提升速度和爱学肯干的劲头,使他更上一层楼,来到钓鱼台国宾馆接待楼,从事宴会菜的烹饪工作。
在接待楼工作的过程中,郝保力对国宴的理解日渐加深。“钓鱼台国宾馆作为中国餐饮的重要展示平台,为中国餐饮文化的传承、推广作出了重要贡献,国宴便是其中的代表。”郝保力大师介绍道,国宴是指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为招待国宾、贵宾,或在重要节日为招待各界人士而举行的正式宴会,仪式感强、规格高,因此,国宴菜单设计尤为重要,需根据宴会的主题、形式、规模、标准与人数,主宾的宗教信仰、进餐习惯与口味嗜好,以及年龄、身体状况,兼顾季节、气候、食品原料、营养卫生等因素,进行综合设计与科学调整。
虫草花清汤狮子头
据介绍,钓鱼台国宾馆国宴菜肴有四个来源,分别是中国各大菜系、宫廷菜肴、民间风味、西餐菜肴。“钓鱼台国宾馆成立时从全国各地调来名厨,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得到飞跃发展,根据钓鱼台国宾馆接待特点,对各大菜系菜肴进行引进、改良、创新。比如,酸辣乌鱼蛋汤来源于山东的烩乌鱼蛋,这道菜原先是需要勾芡的,我们把它改良为无需勾芡;至于酸味,我们采用了一种特殊的泡制发酵黄瓜汁的酸味,并使用了钓鱼台国宴清汤进行调制。又如,钓鱼台过桥米线来源于云南,之前是由三黄鸡和大棒骨煮汤制作,我们将其改良为使用国宴浓汤进行制作,在此基础上还去掉了浮油,从而减少油脂摄入量。”郝保力大师介绍道,钓鱼台国宾馆还与故宫博物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合作开发了宫廷菜和宫廷餐具,并在国宴中频频亮相。这些宫廷菜和宫廷餐具不但彰显了中国餐饮文化的厚重与传承,而且对中国餐饮文化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的提升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酸辣乌鱼蛋汤
钓鱼台国宾馆作为接待外宾的重要场所,在推广和发扬餐饮文化的同时,也会根据外宾的饮食习惯制作菜肴。“钓鱼台国宾馆国宴菜肴引进并改良了西餐菜肴,包括香槟煎三文鱼、蘑菇牛扒、罐焖牛肉、黑菌魔力汤、栗茸酥金枪鱼卷等,以更好地满足外宾的饮食需求。”郝保力大师说。
郝保力大师还列举了国宴菜肴的五大特点:一是优选用料、精中求精;二是精密加工,讲究烹调技术;三是提炼升华、追求新味;四是中西结合、取长补短;五是合理配膳、讲究养生。“以提炼升华、追求新味为例,钓鱼台国宾馆这些年在厨房改造、餐厅提升以及厨房灶具提升等方面有了质的飞跃。过去使用的是普通烤箱、蒸箱,如今已经提升为万能蒸烤箱和高质量带夹层的汤锅。都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设备的提升带来了生产力的提升,确保了国宴菜肴高质量的出品。”郝保力大师说。
钓鱼台国宾馆作为中国和世界沟通交流的关键窗口,不仅接待中国客人,还接待世界各国的客人,中西结合、取长补短就显得尤为重要,既要将国内各地菜肴进行融合,还要把世界各地的餐饮文化都融合进来。“我们曾前往法国、英国、美国、瑞士、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巴西等多个国家及中国香港、澳门地区进行考察,也举办了数十次美食节,在宣传和推广中餐文化的同时,吸取了许多西餐菜肴的优点,并将其与中餐有机结合。比如,2003年,我们在法国举办美食节,前期准备过程中首先考虑当地餐饮的咸度与甜度。因为法国当地部分甜品的甜度约为中餐的3倍,因此,我们便在原有基础上适当提升了甜度,准确找到了法国人的味型,此次美食节的成功也体现出中西结合、取长补短的重要性。”郝保力大师说。
此外,在国宴中,合理配膳、讲究养生同样重要。饮食的目的是促进身体健康,由于工作的需要,郝保力大师平时也经常学习关于配餐的知识,比如海鲜类菜肴配干白、肉类菜肴配干红等。“当然,要吃出营养和健康,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很难,需要厨师具备充足的饮食营养知识储备和丰富的烹调实践经验。”郝保力大师说。
尊师之道
郝保力大师于20世纪70年代末进入钓鱼台国宾馆,80年代初担任接待楼厨师长,90年代初担任钓鱼台国宾馆副总厨师长,2001年起担任钓鱼台国宾馆行政总厨,一直干了20多年。在从厨的40多年时间里,郝保力秉承尊重前辈、努力学习的品格,从入职开始便虚心求教侯瑞轩、吴家安、华永兴、杨和初、李友、陈树平、王左山等老一代国宾馆烹饪前辈。在他精进厨艺、醉心厨技的道路上,老前辈们的谆谆教导仍萦绕耳边。
当年,很多烹饪前辈会来大灶食堂指导工作,郝保力就跟着师傅们学习并制作宴会菜。20世纪70年代末,郝保力跟着吴家安老师傅学习清炖狮子头。“吴家安老师傅做的清炖狮子头非常好,频频登上钓鱼台国宾馆和人民大会堂的国宴菜单。当时我年轻,也爱学肯干,吴家安老师傅非常喜欢我这样肯吃苦、肯学习的年轻人,从选肉、切肉、摔、汆、炖等每个环节都很细心地指导我。我跟着他学了一段时间后,他觉得我做得已经不错了,便安排我去为宾客做清炖狮子头,我也在这一过程中学到了这道菜的精华。”郝保力大师说。
白松露鲜鲍红烧肉
除了吴家安老师傅,郝保力在钓鱼台国宾馆工作期间还遇到了很多非常好的师傅。据他介绍,当时的形式并不是拜师,而是根据工作需要给师傅安排学徒。“陈树平老师傅教了我非常多的东西,比如原材料加工以及其他方面的技术。在接待楼里,我跟着李友老师傅学习冷菜、大拼、小拼、刻花以及热菜制作,李友老师傅同样给予了我很多指导和帮助。”郝保力大师说。
郝保力当时在接待楼不但要制作冷菜,同时也要兼顾制作热菜的工作,比如肉片烧茄子、红烧狮子头、清炖狮子头、家常豆腐等,大家的工作餐也包含在其中。有一次,老师傅们正在吃工作餐,都说菜肴做得很好吃,便纷纷询问是谁做的。这时有人说:“是郝保力做的”,当时很多人都难以置信。从北京饭店调来钓鱼台国宾馆做河南菜的侯瑞轩老师傅略带疑问地说:“一个年轻师傅能做出这种水平?”随即便让郝保力再做一次,郝保力也没有辜负大家的期望,再次端出的菜肴同样让人赞不绝口。自此之后,郝保力渐渐出了名,不仅做给工作人员吃,也做给宾客吃。
清鸡汤
“侯瑞轩老师傅的指导对我之后的厨师生涯产生了重要影响。从上海调来的华永兴老师傅主做西餐,我那时便跟着他学做西餐菜肴。后来我还跟着王左山老师傅学习抻制龙须面,那时王左山老师傅是为数不多的几个会抻制龙须面的前辈,在他的悉心教导下,我学会了抻制龙须面。后来,我在重要活动中的表演环节,和中外重要宾客一起抻出细如发丝的龙须面,烘托了宴会气氛,既彰显了中国厨技,也弘扬了中国美食文化。”回想起老师傅们对他的教导,郝保力大师颇为动容,每个老师傅都有自己的特点,都有各自的绝活,这些老师傅对他制作菜肴有着深刻的影响。
郝保力不怕吃苦、肯于学习的劲头,也得到了师傅们的肯定。“当时,不论是跟着老师傅们出去学习,还是大家在日常工作中以及平常聊天中,他们总会教授我们一些技术的要点。我认为从事烹饪职业第一件事就是要把人做好,懂得尊师重道,然后认真学习、不怕吃苦。”郝保力大师说道。
黑松露芦笋汤
80年代中期,郝保力受领导器重,先后被派往北京国际西餐厅、建国饭店、香港世界贸易中心会、香港丽晶酒店、香港半岛饭店等多地进行粤菜和西餐的学习与制作,然后将学到的菜肴成果带回钓鱼台国宾馆,根据钓鱼台国宾馆的接待特点加以改良、创新,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为丰富钓鱼台国宾馆国宴菜肴作出了突出贡献。
全局之道
自从郝保力大师担任钓鱼台国宾馆行政总厨以来,他对管理工作和全局把控的理解日渐加深,这也使他完成了从执行者到管理者的蜕变。郝保力大师说:“作为行政总厨,既得管事也得管人。面对重要的活动,一要了解宴会的主人和客人,二要了解厨师队伍和服务队伍。以上海合作组织青岛峰会为例,峰会期间有一场大型宴会,在青岛的帆船基地举行。餐厅建造在船坞上,旁边停靠了一艘约为2700吨的船只,上下两层,厨师们将在船上制作菜品。当时我担任这场宴会的顾问,主理宴会整体流程、菜单的设计与制作,与山东15家酒店的行政总厨、130多位厨师一起准备这场宴会。我去考察的时候注意到这样一件事,服务人员需要端着菜肴从船上经过软梯前往餐厅,虽然软梯下方有较为平稳的踏板,但如果当天水位升高或者下降,或是刮风,稳定性肯定会受影响。如果一道摆盘很精致的菜肴,在上菜的过程中出现晃动,可能会影响菜肴的观感和宾客就餐体验。我当时便和相关负责人反馈了这一问题,建议建造一个海上平台,在平台上搭建临时厨房,并将其分为做菜和分菜两个区域。负责人便将我的意见向上反映,了解实际情况后,相关领导完全赞成我的意见。”这场宴会的成功也让郝保力意识到全局意识的重要性。“回顾这场宴会,作为行政总厨,不能只负责做菜,更要有全局眼光。要确保一场宴会真正做好,每个人都要尽职尽责,保证菜肴顺利地从厨房端到客人的面前。一道菜肴,并不是说在厨房里做好了就算完成任务,要保证每道菜都以最好的状态呈现在食客面前,这才是圆满完成宴会任务。”郝保力大师说。
至味之道
好吃有营养是菜肴的基础,对于钓鱼台国宾馆国宴菜肴而言更是如此。“菜肴的味道是根,而汤则是菜肴的灵魂。过去有句这样的话:‘唱戏的腔,厨师的汤’,由此不难看出汤在菜肴制作中的重要性。钓鱼台国宾馆有‘两汤’——清汤和浓汤。”郝保力大师说。
鱼籽酱鲜果东星斑
“钓鱼台国宾馆对清汤的要求非常高,我也将清汤称为茶汤,因为它做好之后跟茶汤一般无二。这些年来,我一直研究如何提升清汤的质量。”郝保力大师说,如今,鸡的生长周期普遍比较短,虽然也可以制作鸡汤,但是汤汁发浑,没有什么香气。而我们在制作清汤时会使用3年的老母鸡,再加2个肘子,煮制6—8小时,此时的汤叫毛汤。为了把毛汤变为浓汤,先用大火将鸡和肘子冲开,冲开后的汤便是浓汤。浓汤可以用来烧制烩菜,比如烧四宝、佛跳墙等。要想得到清澈透亮的清汤,就要将毛汤烧开。把鸡脯肉打成茸,加入葱、姜、盐、胡椒、料酒和少量糖,用水澥成稀粥状,再倒进烧开的毛汤中,用小火使其形成海绵体的状态。这样一来,杂质、油脂就会吸附在这个海绵体中,开锅后把杂质捞出,此时注入凉水,继续进行吸附,反复多次,之后再进行吊汤,最后就能得到淡淡茶色的清汤。从营养学的角度来看,煮汤的过程中,蛋白质充分溶于水,宾客在不知不觉间通过汤汁就将营养吸收了,对人体来讲还是很有益处的。
鱼香银鳕鱼
“我们会在宴会当天上午开始煮汤,吊好的清汤正好在宴会之前准备好,宾客此时品尝到的正是菜肴最完美的状态。”郝保力大师说,喝汤的过程也是享受人生的过程,清澈透明的清汤如同我们做人、做事一样,干净利落、清澈到底,君子之交淡如水,看似清,实则浓,细品极有味道。
在清汤和浓汤的加持下,国宴菜肴的品质上了一个台阶。比如,酸辣乌鱼蛋汤、虫草花清汤狮子头和佛跳墙等国宴菜肴,都在与“两汤”的结合中获得了升华。其中,佛跳墙作为钓鱼台国宾馆国宴菜肴中的重要菜品,多年来深受宾客好评,钓鱼台国宾馆的厨师们为了烹饪出如此美味可谓煞费苦心。
牛油果香煎三文鱼
“对于国宴菜肴中的佛跳墙来讲,原材料是第一位的,其原料都是使用干货进行发制。尤其是鲍鱼,尽量不用鲜鲍,因为鲜鲍在处理过程中容易吐水,影响佛跳墙的味道。”郝保力大师说。此外,烧制佛跳墙时不能将原材料一锅烧制,而是将每种原材料分开烧制至入口级别,再进行装罐,然后将浓汤浇入其中,再次加热,用花雕酒刺香,盖上盖子上笼蒸6—8分钟,这样做出来的佛跳墙香味扑鼻。当问及为何要加入花雕酒时,郝保力大师解释道:“佛跳墙来源于福建,是用福建老酒炖制的一道传统菜肴,我们在改良和创新的过程中也要尊重传统,保留原味。”
待客之道
作为中国接待外国宾客的重要场所,钓鱼台国宾馆的接待水平展现出中国敞开大门、迎接国际宾客的大国胸怀,更体现了中国礼仪之邦的待客之道。
“对于不同国家、不同文化背景的宾客,在设计菜肴、菜单时,需要全方位、多角度进行考量。”郝保力大师说,钓鱼台国宾馆的一场大型活动通常会设计一个主菜单和多个副菜单,还会根据不同国家宾客的口味需要、饮食习惯设计小菜单。此外,要尊重宾客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习惯,满足他们的口味需要。比如,宾客吃全素菜肴,我们就会安排两位烹饪素菜水平高的厨师。如果宾客中有一部分是清真的宾客,我们一般情况下会按照清真的烹饪方法去制作,因为如果邻座两位宾客的菜肴,一道是清真,一道不是清真,气味也会传过去,影响就餐体验。
焗牛扒
国宴中,对于已经确定的相关事项,郝保力大师会提前做好相应准备,确保不出现纰漏。但是,国宴中也会经常出现各种各样的特殊情况,比如一位宾客吃的是特殊菜肴,旁边的宾客临时提出也想吃。为了充分满足宾客的需求,郝保力大师便会提前准备一定比例的备用食材,以备不时之需。能够将各种特殊情况迎刃而解,得益于钓鱼台国宾馆拥有强大的技术队伍和人力队伍。
“在大型活动的就餐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宾客提出想要吃宫保鸡丁、麻婆豆腐等较具代表性的中国菜肴。”郝保力大师说,对于这种情况,他们会进行提前预案和准备,比如在设计菜单时会提前考虑到这种情况,提前准备相关菜肴的原材料,在安全可行的情况下迅速满足宾客需求。
迎宾花篮
传承之道
代代传承是中国餐饮技艺和文化延续至今的关键。如何将钓鱼台国宾馆的精湛厨艺和厚重文化代代传承下去,也是郝保力大师关注的重点。
“这些年,钓鱼台国宾馆对于年轻厨师的培养一直没有停歇。”郝保力大师说,“作为一个厨师,人品很重要,首先要学会尊重,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尊重原料、尊重前辈,更要尊重厨师这一职业,要有献身于餐饮事业的思想。我自己也是无意中走进餐饮行业,越干越觉得有很多值得学习的东西,越干越觉得这个行业值得我去探索。对于年轻厨师而言,团队意识和团队荣誉感很重要,他们在掌握技术的同时,还要具备较强的团队意识。一场国宴,需要很多厨师的通力配合、互相协作,所以,年轻厨师要有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这样才能圆满完成每一场宴会任务。”郝保力大师说。
栗茸酥金枪鱼卷
其实在钓鱼台国宾馆,只要年轻厨师努力工作,会有很多锻炼和实践的机会。“愿意学习的可以安排出去学习,比如使领馆和在国外举办的美食节,有很多年轻厨师通过这些机会出去学习锻炼,这种锻炼机会也是对年轻厨师们上进心的激发和对他们的鞭策。”郝保力大师经常跟年轻厨师强调:“参加美食节,一个萝卜一个坑,热菜2名厨师、冷菜1名厨师、面点1名厨师,花架子肯定不行,一定要有实打实的实力。美食节是为了将中国的国宴文化宣传到国外,推广中餐技艺和文化,虽然是一种表演,但是如果做不好,就会变成‘现眼’。”这些话在年轻厨师听来,无疑是一种鞭策和激励,成为年轻厨师精进自身厨艺的重要推动力。
弘扬之道
除了承担接待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和社会各界知名人士的重要任务,钓鱼台国宾馆还肩负着将中国味道推向国际的重任。多年来,钓鱼台国宾馆在国外举办的美食节便是弘扬中餐技艺和文化的最好实践。
佛跳墙
“美食节是传播中餐饮食文化的一个重要渠道,多年来,钓鱼台国宾馆在法国、日本、新加坡、英国、美国、瑞士、巴西、韩国、马来西亚等多个国家举办过美食节。”郝保力大师介绍道,2003年,为了确定举办美食节的国家,他们对欧洲多国进行了考察,经过对消费水准以及饮食文化、内涵的综合考量,最终选择在法国巴黎举办美食节。其实,法国人的饮食同样很丰富,他们在西餐领域是非常领先的,菜肴、餐具以及玻璃器皿都是非常精美的。除此之外,法国饮食文化的独特魅力也是选择在此举办美食节的重要原因之一。
当时摆在郝保力面前的首要问题便是要找准法国人的味型。郝保力大师回忆道:“我们当时做了一道佛跳墙,这道菜成为那场美食节的焦点,很多宾客在品尝时都很纳闷:‘为什么一道菜中能吃出不同原材料的本味?’后来在和当地食客聊天时,对方说:‘其实,我们并不是不喜欢吃中餐,而是我们是真的不会做。’确实,我们中餐中的很多菜肴外国人都很喜欢,只是由于饮食习惯、口味的不同,阻碍了中餐全球化的脚步。要想将中餐传播至全世界,就要根据不同国家的饮食习惯,找到他们喜欢的味型。”
迎宾冷头盘
2013年,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的美食节上,郝保力与厨师们共同现场制作了一道“海鲜浓汤煮龙螯”,获得了满堂喝彩。郝保力大师说:“其实,早在2008年,我们前往美国美高梅大酒店进行表演时,我就萌生了将波士顿龙虾的螯足烹饪成一道菜肴的想法,后来经过研究和实践,成功研制出了这道‘海鲜浓汤煮龙螯’。它的烹饪难点主要在于个头较大的螯足肉质很老,难以加工出好的口感和味道,后来我们利用低温烹饪的办法解决了这一难题。”在美国拉斯维加斯举办的美食节上,美国酒店的总厨激动地对郝保力说:“因为个头大的螯足肉质很老,我们这里的厨师不知道如何处理才能让它变得好吃、嫩滑,非常感谢你们帮我们解决了这个难题。”郝保力笑了笑说:“我们之间的学习是相互的,我来到你们这里也学到很多东西,能够帮你们解决难题,我们也很高兴。”
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中餐文化、品尝国宴味道,是郝保力大师追求的目标。正如他所说:“我们去国外进行厨艺表演,是为了传播中餐文化、弘扬中餐技艺,而不是去‘现眼’的。”他不断锤炼厨技,用心寻找各国人民喜爱的味型,只为更好地将中餐推广至世界各地。
不忘初心尊师重道、勤学苦练钻研厨技、全心全意为宾客考虑、匠心传承中餐技艺、倾力弘扬中餐文化,这是郝保力大师厨师生涯的真实写照,更是中餐技艺代代相承、中餐文化璀璨生辉的缩影。多年来,郝保力大师在传承中加以创新,在融合中彰显个性,他以厨艺为笔,书写出中餐传承与发展的史诗;他以厨德为墨,记录下中华饮食的恢弘与大气。
郝保力,钓鱼台国宾馆原行政总厨,国家中式烹调高级技师,注册中国烹饪大师(资深级),中国国宴大师,中国餐饮业国家职业技能竞赛裁判员,全国餐饮业国家级评委,国际御厨会中国分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中国烹饪协会理事,世界烹饪法国蓝带协会、法国厨皇会会员,中国名厨联谊会会员,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烹饪协会常务理事,中央国家机关烹饪协会副秘书长,中央国家职业技能考核委员会评委,第一、二、三届全国电视烹饪大赛评委,世界烹饪联合会国宾馆协会特聘顾问。
1979年,郝保力到钓鱼台国宾馆从事烹饪工作;1986年,被评定为二级厨师;1990年,被评定为特二级厨师,代表钓鱼台国宾馆去澳门地区表演;1993年,参加第三届全国烹饪大赛,在个人赛中获得热菜金牌、冷拼银牌,并担任展台大赛钓鱼台队的队长,获得了展台大赛的金鼎;1994年,被评为特一级厨师,去韩国乐天饭店美食节表演;1995年,被评定为中餐技师,前往英国举办中华美食节并到利物浦烹饪学校讲课,受到当地媒体的好评;1994—1996年,在中央国家工人考核委员会担任授课教师和评委工作;1996—1998年,被派到日本东京四季饭店担任养源斋的料理长,使钓鱼台菜得到日本各界的好评,也使“养源斋”在日本享有很高的名望;2000年,赴新加坡文华酒店担任钓鱼台菜肴料理长;2006年,荣获“第八届全国技术能手”称号;2007年,荣获“中国烹饪大师金爵奖”;2012年3月,选入《国家名厨》大典;2017年,荣获“中国餐饮30年功勋人物”等称号。
从厨40多年来,郝保力先后主理党和国家四代领导人宴会菜肴菜单设计与制作。组织接待服务过美国总统、苏共总书记、俄罗斯总统、英国女王、英国首相、法国总统、南非总统、埃及总统、日本首相、新加坡总理、韩国总统、朝鲜三代总书记及联合国秘书长等世界各国数百位国家总统、元首的数百场国宴菜单设计与菜肴制作的工作,以及数百次外国政府访华代表团、党和国家领导人和重要宴会的国宴菜肴及菜单的设计与制作工作,并率领国宴厨师团队圆满完成了亚非论坛、国发论坛、六方会谈、奥运会、世博会、金砖首脑会议、博鳌论坛等一系列重大服务接待宴会菜单设计与宴会菜肴制作工作,受到中央领导和外国元首的一致好评和赞扬。
郝保力大师的代表作品有“酸辣乌鱼蛋汤”“佛跳墙”“白松露鲜鲍红烧肉”“鱼翅捞饭”“蚝皇极品鲍”“雀巢富贵龙虾”“瑶柱烩鱼皮”“栗茸酥金枪鱼卷”“中式豉椒羊排”“迎宾花篮”“金龙遨游”“香槟煎三文鱼”“牛油果香煎银鳕鱼”“钓鱼台过桥米线”“柚丝牛油果”“培根酿馅牛扒”“青芥焗牛扒”“黑菌魔力汤”“奶油青豆蓉汤”“参皇养生汤”“龙须面”“虫草花清汤狮子头”“番茄清炖牛肉”“烹炒活龙虾”等。
电话: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洋桥70号
版权所有 @ 2023 中国食品杂志社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50号 京ICP备140333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