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学术科研之先,创食品科技之新
—— 中国食品杂志社
资讯动态
山西省外卖食品安全整治工作现场会在太原召开
2025-08-29 10:59:18 中国食品 744
字体 A+ A A-

2025年8月22日,山西省外卖食品安全整治工作会议在太原市召开。山西省市场监管局二级巡视员杨丽峰和相关处室及11个地市市场监管局分管领导、餐饮监管科负责人,第三方交易平台、运营商、骑手公司及外卖商家代表等共130余人参加会议。

太原市市场监管局副局长闫滨出席并发言,太原市市场局餐饮处赵波处长对今年以来山西全省外卖整治进展情况进行了通报,并现场播放了相关视频。山西省烹饪餐饮饭店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丽滇现场发布《无堂食餐饮店外卖食品操作规范》团体标准。美团平台代表对入网商户上线审核、堂食标注、下线处置等方面的工作做法进行了介绍,饿了么平台优秀骑手代表发起“随手拍”倡议。太原市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闫滨与美团北区公共事务负责人孟硕女士平台共同签订“政企共治 食安清朗外卖协同治理备忘录”,针对外卖整规,双方建立了协同机制。
    太原市市场监管局代表人从四方面做了经验交流发言:一是科技赋能,九项措施智慧监管提速,“太原食安智管”信息化监管平台,针对性开发九项功能,解决九方面问题。二是培优治劣,点面结合引领行业提档,达到了建一批长效制度机制、培育一批示范典型。清理一批违规店铺的效果。三是政企联动,协同治理推进管理提效。四是造势借力,多方参与共治成效提质。通过社会公开招募,组建664名吹哨人志愿者队伍成为外卖整治第三力量,参与外卖治理。在全国率先开展“骑手随手拍”活动,引导骑手参与外卖治理。在人流量集中区域试行“消费体验评价”活动,公众扫二维码进行评价,征集民意,查找公众关注热点、焦点。

最后,省市场监管局二级巡视员杨丽峰进指出,网络餐饮外卖行业呈现爆发式增长,已成为保障民生、促进就业、拉动消费的重要力量,深度融入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然而,食品安全风险隐患也相伴而生、交织叠加,形势依然严峻复杂,不容丝毫麻痹和懈怠。当前,山西省外卖食品安全领域主要存在以下突出问题和风险挑战,可以概括为“三大风险”。

一是平台及商家主体责任“悬空”风险突出。这是源头性风险。准入把关不严,部分外卖平台出于市场份额、经营压力等考虑,对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的资质审核流于形式,存在“重数量、轻质量”的倾向。“无证上线”“套证上线”“一址多店”“幽灵外卖”等问题屡禁不止。过程管控缺位,平台对入网商家的日常经营行为缺乏有效监督和管理机制。部分商家在线下实体店经营中,存在环境卫生脏乱差、加工操作过程不合规等严重问题,但平台未能及时发现和有效干预。信息公示不透明、不完整,消费者知情权、监督权难以保障。应急处置滞后,对于消费者投诉举报、监管部门通报的问题商家,平台的下架处理不及时、不彻底,甚至存在“换个马甲重新上线”的现象。缺乏有效的信用惩戒和退出机制。

二是食品制作配送“过程”风险隐患丛生。这是关键性风险。加工环节失控,部分入网餐饮单位,特别是小餐饮店,加工场所条件简陋,卫生状况堪忧,“明厨亮灶”普及率不高或形同虚设。超范围经营、生熟交叉污染、餐具消毒不达标等问题普遍存在。校园周边、城中村、城乡接合部、商业写字楼聚集区等重点区域风险更为集中,甚至成为假冒伪劣、劣质食品的藏匿地。配送环节污染,配送人员健康管理不严格,配送箱(包)清洁消毒不到位,“二次污染”风险高。配送时间长、温度控制难,导致食品变质风险增加。配送过程中随意开启餐盒、偷食偷换等不诚信行为也时有发生。包装材料隐患,部分商家为降低成本,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餐盒、包装袋,在高温或长时间接触食物时可能释放有害物质。

三是监管治理体系“效能”风险挑战巨大。这是深层次风险。监管对象海量化、虚拟化:外卖平台连接着海量、分散、动态变化的商家和骑手,传统的“人盯人”“地毯式”监管模式难以适应。线上交易的虚拟性、跨地域性,使得违法行为发现难、取证难、查处难。违法成本偏低,相对于违法可能获得的巨大收益,目前对平台和商家的处罚力度有时显得威慑不足,导致一些违法主体心存侥幸,问题容易反弹回潮。社会共治未形成,消费者维权意识虽有提升,但维权渠道有时不够畅通便捷;行业协会自律作用发挥不充分;媒体监督的深度和精准度有待提高;“吹哨人”(内部举报)制度尚未有效建立。

要求全省上下必须立即行动起来,以抓铁有痕的力度,开展一场全覆盖、全链条、全方位的攻坚整治行动。要突出重点、精准发力,围绕“五个严抓”,靶向施策、系统治理。

一是严抓平台责任闭环,筑牢源头“防火墙”。平台要落实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资质审查主体责任,做到“资质必验、证照必亮、信息必实”。推行“实地核验+线上比对”机制,严防“影子店铺”。对现有存量商家进行“回头看”,对不符合条件的坚决“清零”。全面推行“食安封签”,确保配送过程餐品不被拆封。对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存在严重违法违规行为、消费者投诉集中且查证属实的商家,平台必须立即采取全网下架、终止服务等措施。对平台履责不力的,依法依规处罚,公开曝光。

二是严抓重点领域攻坚,啃下整治“硬骨头”。将校园周边外卖、城中村外卖、城乡接合部外卖、网红餐饮外卖、连锁加盟店以及被多次投诉举报的商家作为整治的重中之重。线上线下同步核查,严厉打击无证经营、超范围经营等违法行为。督促商家严格执行《餐饮服务食品安全操作规范》,落实食品安全管理制度。对于小餐饮,不能简单“一刀切”关停,要疏堵结合,加强引导和帮扶,推动规范提升、合法经营。

三是严抓执法震慑升级,亮出监管“杀手锏”。强化执法检查,采取“四不两直”方式,提高问题发现率。运用“互联网+监管”、视频监控巡查等手段,提升执法精准度。对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依法从严从快查处。特别是对涉及人民群众生命健康的严重违法行为,如使用非食用原料、超范围超限量使用添加剂、经营病死毒死动物肉类等,要坚决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四是严抓反浪费协同治理,引领文明“新风尚”。食品安全与反对浪费相辅相成。外卖平台要规范信息展示,引导消费者合理点餐。推广“小份菜”“半份菜”“一人食”等选项,满足多样化需求。对设置明显浪费导向的促销规则进行清理和规范,对存在诱导超量点餐、造成明显浪费且拒不整改的商家,平台应采取限流、降权、下架等惩戒措施。

五是严抓长效机制构建,夯实治理“压舱石”。平台要积极主动与三大运营商合作,逐步实现高风险商户“明厨亮灶”直播全覆盖,向消费者公开加工操作过程。发挥餐饮、电商等相关行业协会作用,制定行业公约,加强培训引导。大力推广“随手拍”举报,简化举报程序,落实举报奖励。定期发布消费警示和风险提示。加大力度曝光典型案例,定期发布外卖食品安全“红黑榜”,形成正向激励和反向约束。

最后,强调外卖食品安全整治是一场硬仗,全省市场监管力量要必须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狠抓落实,形成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对整治中发现的重大风险隐患,实行挂牌督办,限期整改销号。对因责任不落实、监管不到位、问题不解决,导致发生重大食品安全事故或造成恶劣社会影响的,要依纪依法严肃追责问责,绝不姑息。及时发布整治动态、工作成效和典型案例,彰显整治决心和工作力度。大力普及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和科学知识,提升消费者安全消费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宣传奖励政策,鼓励社会公众和业内人士积极参与监督。发挥好“红黑榜”的引导和震慑作用。引导理性消费,倡导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形成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外卖食品安全治理的良好氛围。对主体责任落实到位、管理规范、信誉良好的平台和商家,要加大宣传和政策支持力度;对履责不力、问题频发的,要坚决依法严惩,公开曝光。

平台企业总部要切实加强对分支机构、代理商、合作方的管理,确保责任层层传导、要求一贯到底。要督促入网餐饮服务提供者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要求,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从业人员培训,提升守法诚信经营意识。努力让全省人民点得放心、吃得安心,守护好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

电话: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洋桥70号

版权所有 @ 2023 中国食品杂志社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50号 京ICP备140333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