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磊副教授: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高脂饮食诱导转基因Fat-1小鼠棕色脂肪形态和功能损伤
2023-07-28 19:44:49
150
Omega - 3多不饱和脂肪酸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转基因Fat - 1小鼠棕色脂肪形态和功能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ω - 3多不饱和脂肪酸( n-3 PUFAs)在能量稳态调节中的作用仍知之甚少。本研究利用可内源性产生n - 3 PUFAs的转基因fat - 1小鼠模型,探讨n-3 PUFAs如何调控棕色脂肪组织( BAT )的形态和功能。研究发现,高脂饮食( high-fat diet,HFD )诱导野生型( wild-type,WT )小鼠BAT发生了显著的形态学改变,表现为BAT细胞内大量脂滴聚集导致的"白化",与肥胖相关,而 fat-1小鼠的体脂量和BAT形态的改变显著减轻。在高脂喂养的fat-1小鼠中,产热标记物和溶菌酶的表达显著高于高脂喂养的WT小鼠。此外,与WT小鼠相比,fat-1小鼠BAT中炎症标志物和血浆中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LPS )水平显著降低。此外,fat-1 小鼠对LPS诱导的BAT中UCP1和PGC - 1表达和脂质沉积的抑制具有抵抗作用。数据表明,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与BAT形态和功能的损伤(白化)有关,而n - 3 PUFAs的组织状态升高可以改善这种损伤,这可能是通过抑制LPS对炎症和产热的影响来实现的。
美国宾州印第安纳大学
郝磊博士毕业于宾州州立大学,长期致力于医学健康科学领域研究,20多年来在医学与营养科学领域做出有效探索,解决了医学营养学界一些紧迫问题,包括脂肪肝易感基因表达调节,胃肠外营养引起的脂肪肝疾病的机制,激活褐色脂肪治疗肥胖等。这些研究推动了对代谢病,特别是肥胖和脂肪肝发病机制的理解和药物开发工作。郝磊博士已在《Journal of Controlled Release》《Metabolism》《Microbiome》等生物医学和营养学国际主流期刊发表了25篇论文。被全球科学家引用超过800次,单篇最高他引150 次。先后参与两项重要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 (NIH) 科研项目,作为主要实施者完成相应科研任务。曾多次参加医学和营养学国际学术会议,并作特邀报告5次。荣获宾州印第安纳大学2019年杰出服务奖。
代表性学术成果一:揭示了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易感基因PNPLA3 在营养代谢中的作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一种严重的肝脏疾病,它会诱发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以及肝硬化和肝细胞癌。这项研究的重点是阐明饮食和PNPLA3表达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NAFLD)发病机理中的作用。在脂肪肝中,发现高碳水化合物促进PNPLA3基因表达。通过在小鼠模型中进行的一系列体内实验,在高碳水化合物饮食中添加不饱和脂质乳液可以完全抵消PNPLA3高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