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类丰富、高活力的种子细胞是生产细胞培育肉的源头,然而,这些细胞活化后分化为成肌细胞即失去干性,无法永久性持续增长,细胞传代能力仍然面临着诸多挑战,而持续从动物机体获取细胞也违背了动物福利。细胞永生化技术可以使细胞获得持续生长的增殖能力,长期传代,并具有无限增殖的生长特性,克服一般原代细胞有限次传代后即发生衰老和死亡的情况。成体细胞的永生化,包括端粒酶逆转录酶转染、基因敲除类恢复性诱导、四小吉奎琳氧化法以及黄曲霉素刺激法。然而,现存的永生化细胞系多为小鼠或人源细胞,无法直接应用于细胞培育肉体系,更不能用于食品科学的研究。
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首席科学家王守伟(第一作者:杨峰)在《中国食品学报》第22卷第12期发表了特约专栏(细胞培养肉专栏)文章《细胞培育肉种子细胞永生化诱导研究》,该研究通过构建稳定性强的猪成肌细胞永生化诱导载体,为细胞培育肉种子细胞制备提供更高效的技术手段,为细胞培育肉工业化生产种子细胞获取打下基础。
试验方法
基于猪成肌细胞,通过端粒酶逆转录酶进行诱导载体的构建,核转染到细胞后分别通过免疫荧光标记、定量PCR、染色体核型分析等方法进行细胞诱导验证。
试验结果
端粒酶逆转录酶过表达载体构建
利用脱毒的慢病毒进行过表达载体的构建,构建完成的载体通过多引物PCR验证和测序验证,结果良好,序列无突变发生。
嘌呤霉素筛选阳性细胞药筛及细胞活力检测
在明确转导滴度为25时转导细胞效率最高的基础上,利用嘌呤霉素进行阳性细胞药筛,去除假阳性细胞。连续传代验证发现诱导组的细胞已经突破生理极限,突破了“Hay flick”界限(细胞最大分裂次数),证明本研究中的细胞永生化诱导取得初步成功。
流式细胞术纯化阳性细胞及细胞阳性率鉴定
流式细胞术鉴定阳性细胞纯化程度
分别在诱导细胞加入嘌呤霉素的第2,4,6天时进行流式细胞术的细胞鉴定,检测阳性细胞的药筛效率,发现随着时间的延长,阳性细胞的比例不断上升,第6天时阳性细胞比例为100%(存在极少数的阴性细胞在圈门外,比例接近于0),阴性细胞已通过嘌呤霉素全部筛除。
永生化诱导细胞株遗传稳定性鉴定
细胞核型分析
对诱导后传代50代的细胞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发现,1号染色体中央着丝粒和次缢痕染色深,2号染色体短臂有4条深带,长臂有6~7条深带,分3个区;3号染色体着丝粒染色浓,在短臂和长臂的中端各有1条明显宽阔的浅带;其它染色体从形态、长度和臂比上看均未产生显著的异变。
端粒酶逆转录酶及端粒四聚体表达鉴定
在永生化诱导的细胞中hnRNP A2蛋白的表达与端粒酶活性呈正相关,hnRAP A2的表达促进了端粒的延长。此外,在成体细胞中,端粒酶是无法被检测到的,而在本诱导细胞株中,可以检测到端粒酶的表达,证明细胞的诱导成效显著。
端粒酶逆转录酶及hnRAP蛋白表达活性鉴
讨 论
细胞培育肉作为一门新兴科学技术,虽然研究时间相对较短,但是其作为细胞生物学、组织工程学及食品科学等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技术已经具备深厚的研究基础。在细胞培育肉研发过程中,获得相应的可以无限增殖的成体细胞,是解决其工业化过程中细胞来源的重要保障。
在基因水平层面,细胞永生化的方法目前主要有SV40大T抗原法、端粒酶逆转录酶法、HPV16 E6法、原癌基因以及抑癌基因等方法。这些细胞永生化的方法各有利弊,作为食品科学研究,细胞培育肉使用的种子细胞首先需要排除人源因素,同时保证细胞的活性及各项功能,更重要的是细胞永生化的诱导不能干扰了各类种子细胞的正常使用,即不能引入不确定因素。
专家介绍
王守伟 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 首席科学家
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 首席科学家
电话: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洋桥70号
版权所有 @ 2023 中国食品杂志社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50号 京ICP备140333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