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大豆原料制备成脱脂豆粕、“碱提酸沉”分离蛋白和超滤法分高蛋白,采用SDS-PAGE技术研究其中的电泳图谱变化。在所有样品的SDS-PAGE图谱中共分离出17种蛋白组分。其分子量(Mr)分别是:1号带,22840:(2,3)号带,26020:4号带,30080:5号带,32820:(6、7)号带,36850;8号带,46500:9号带,5143010号带,5692011号带,65790:12号带,70740;13号带,76060:(14、15、16)号带,9050017号带,104620。大豆原料中有16个蛋白质组分,制备成脱脂豆粕和分高蛋白后出现17号新带,同时消失11、12、13号带。用热处理和β-巯基乙醇处理样品证明了17号新带是由对热切感的蛋白质以二硫键的形式聚合而成。11、12、13号带是对热最敏感的蛋白质,一经加热都会消失,(14、15、16)这一组蛋白组分以及5号带、7号带,对热的敏感性不如11、12、13号带,但随着加热时间的延长,在SDS-PAGE图谱上也会逐渐消失。脱脂豆粕中,还消失了1号带,“碱提酸沉”大豆分离蛋白中消失了4、7号带,超滤法的大豆分离蛋白消失了1、2号带。这些SDS-PAGE图谱的变化,与三种制品各自的工艺特点有关。
2023年第44卷 2022年第43卷 2021年第42卷 2020年第41卷 2019年第40卷 2018年第39卷 2017年第38卷 2016年第37卷 2015年第36卷 2014年第35卷 2013年第34卷 2012年第33卷 2011年第32卷 2010年第31卷 2009年第30卷 2008年第29卷 2007年第28卷 2006年第27卷 2005年第26卷 2004年第25卷 2003年第24卷 2002年第23卷 2001年第22卷 2000年第21卷 1999年第20卷 1998年第19卷 1997年第18卷 1996年第17卷 1995年第16卷 1994年第15卷 1993年第14卷 1992年第13卷 1991年第12卷 1990年第11卷 1989年第10卷 1988年第09卷 1987年第08卷 1986年第07卷 1985年第06卷 1984年第05卷 1983年第04卷 1982年第03卷 1981年第02卷 1980年第01卷
电话: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洋桥70号
版权所有 @ 2023 中国食品杂志社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50号 京ICP备140333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