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不同贮藏温度下调理牛排微生物多样性和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比较分析冷藏(4 ℃)和脱冷贮藏(15 ℃)牛排菌群结构。将新鲜调理牛排进行冷藏(4 ℃)和脱冷贮藏(15 ℃),基于传统的微生物培养计数和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不同贮藏温度下过保质期牛排菌群动态变化和相互作用。结果表明,牛排4 ℃贮藏下的菌落总数(7.4×108 CFU/g)极显著低于15 ℃(5.2×109 CFU/g)(P<0.001)。菌群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冷藏或脱冷贮藏不影响牛排菌群组成,但优势菌属发生更替。肉杆菌属(Carnobacterium)、弯曲乳杆菌属(Latilactobacillus)及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是2 种贮藏温度下的优势腐败菌属。索丝菌属(Brochothrix)仅为4 ℃贮藏下的优势菌属,沙雷氏菌属(Serratia)仅为15 ℃贮藏下的优势菌属。菌属丰度相关性网络中PageRank>0.4且出现频率最高的菌属分别为不动杆菌属(Acinetobacter)和索丝菌属。不动杆菌属与沙雷氏菌属、假单胞菌属、索丝菌属,沙雷氏菌属与索丝菌属,索丝菌属与假单胞菌属相对丰度在特定贮藏温度和时间下存在相关性,这表明牛排腐败菌之间存在潜在种间相互作用。索丝菌属、弯曲乳杆菌属及假单胞菌属可能是牛排优势腐败菌。
2023年第37卷 2022年第36卷 2021年第35卷 2020年第34卷 2019年第33卷 2018年第32卷 2017年第31卷 2016年第30卷 2015年第29卷 2014年第28卷 2013年第27卷 2012年第26卷 2011年第25卷 2010年第24卷 2009年第23卷 2008年第22卷 2007年第21卷 2006年第20卷 2005年第19卷 2004年第18卷 2003年第17卷 2002年第16卷 2001年第15卷 2000年第14卷 1999年第13卷 1998年第12卷 1997年第11卷 1996年第10卷 1995年第09卷 1994年第08卷 1993年第07卷 1992年第06卷 1991年第05卷 1990年第04卷 1989年第03卷 1988年第02卷 1987年第01卷
电话: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洋桥70号
版权所有 @ 2023 中国食品杂志社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50号 京ICP备140333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