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学术科研之先,创食品科技之新
—— 中国食品杂志社
期刊集群
基于UPLC-MS/MS技术的黄瓜中吡噻菌胺和氟菌唑残留特征解析与风险评估
来源:导入 阅读量: 4 发表时间: 2025-09-17
作者: 秦晓彤,王东,赵尔成,贺敏
关键词: 黄瓜;吡噻菌胺;氟菌唑;代谢物;农药残留;膳食风险
摘要:

采用QuEChERS前处理方法结合超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极杆串联质谱技术,建立黄瓜中吡噻菌胺及其代谢物PAM、氟菌唑及其代谢物FM-6-1的多残留检测方法。该方法在0.1~100 ng/mL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2>0.999),各目标物的最小检出含量均达0.01 mg/kg。在0.01、0.2 mg/kg和1.0 mg/kg 3 个添加水平下,吡噻菌胺、氟菌唑及其代谢物的平均回收率和相对标准偏差完全满足农药残留分析要求。2023—2024年在全国12 个黄瓜主产区(6 个设施栽培区、6 个露地栽培区)开展了规范的残留田间试验。试验选用28%吡噻菌胺·氟菌唑水乳剂,于黄瓜白粉病发生始盛期按有效成分84 g/hm2的剂量施药3 次(施药间隔7 d)。施药后采集黄瓜样品检测,结果显示安全间隔期2~3 d后,吡噻菌胺和氟菌唑在设施和露地黄瓜中的残留含量分别为0.03~0.04、0.02~0.03 mg/kg;消解动力学分析表明,两种农药在黄瓜中的降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特征,其中吡噻菌胺的半衰期为1.1~1.5 d,氟菌唑为1.1~1.9 d。膳食风险评估采用风险商法,结合我国居民膳食消费数据和农药登记使用情况,计算结果表明:普通人群对吡噻菌胺和氟菌唑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分别为0.228 7 mg和0.109 7 mg,其风险商分别为3.6%和4.4%,均远低于100%的安全阈值。黄瓜中吡噻菌胺和氟菌唑的残留水平对消费者健康风险完全可控。本研究为吡噻菌胺和氟菌唑的科学使用和膳食安全评价提供了科学依据。

电话: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洋桥70号

版权所有 @ 2023 中国食品杂志社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50号 京ICP备140333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