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通过培养法结合聚合酶链式反应基因检测,从西北地区150 份婴儿粪便样品中分离并鉴定出23 株长双歧杆菌婴儿亚种(Bifidobacterium longum subsp. infantis,B. infantis),分离率仅为10.67%,并对其基因组、益生特性进行了比较分析。基因组分析表明,B. infantis的平均GC含量、基因组长度、编码序列数量分别为59.81%、2.61 Mb、2 273;基于核心基因的系统发育分析及平均核苷酸一致性分析表明,相同地理宿主来源的菌株具有较高遗传相似性,其菌株系统发育更相近。不同菌株基因组中与植物源碳水化合物代谢相关的基因存在差异。碳水化合物代谢实验结果表明,绝大部分B. infantis菌株能够代谢低聚半乳糖、低聚果糖、菊糖等益生元,与糖苷水解酶(glycoside hydrolase,GH)32、GH43在其基因组中的存在相印证,4 株菌(A47X1、A79X4、A79X3、S19X4)能够利用木糖。菌株B. infantis S8X8、S5X8_2能最有效地抑制致泻大肠埃希氏菌、产肠毒素大肠埃希氏菌、鼠伤寒血清型肠沙门氏菌肠亚种、出血性大肠埃希氏菌、血清型肠炎沙门氏菌,但不能抑制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B. infantis的基因组中检测到利福平抗性基因、莫匹罗星抗性基因、氨基糖苷类抗性基因等内源性抗性基因,未检测到致病性毒力因子。所有B. infantis分离株对万古霉素、庆大霉素和链霉素敏感。本研究对中国不同地域人群B. infantis菌株进行了有效分离,通过基因型及表型特征分析揭示了菌株的安全性及功能特性,可为针对不同地域婴幼儿开发个性化益生菌制剂提供参考依据。
2023年第44卷 2022年第43卷 2021年第42卷 2020年第41卷 2019年第40卷 2018年第39卷 2017年第38卷 2016年第37卷 2015年第36卷 2014年第35卷 2013年第34卷 2012年第33卷 2011年第32卷 2010年第31卷 2009年第30卷 2008年第29卷 2007年第28卷 2006年第27卷 2005年第26卷 2004年第25卷 2003年第24卷 2002年第23卷 2001年第22卷 2000年第21卷 1999年第20卷 1998年第19卷 1997年第18卷 1996年第17卷 1995年第16卷 1994年第15卷 1993年第14卷 1992年第13卷 1991年第12卷 1990年第11卷 1989年第10卷 1988年第09卷 1987年第08卷 1986年第07卷 1985年第06卷 1984年第05卷 1983年第04卷 1982年第03卷 1981年第02卷 1980年第01卷
电话: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洋桥70号
版权所有 @ 2023 中国食品杂志社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50号 京ICP备140333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