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酿酒葡萄‘赤霞珠’为试材,在开始转色-完全成熟及100%转色-完全成熟2 个生长期分别采用50%、20%遮光的遮阳网对果树树体顶端进行遮光处理,以正常生长果实为空白对照。利用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检测达到成熟时葡萄果皮花色苷含量,分析不同生长时期、不同遮光程度的遮阳网遮光处理后浆果到达成熟时花色苷组分及含量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开始转色-完全成熟采用20%遮光的遮阳网处理的样品中检测到15 种花色苷,而其余4 种处理检测到14 种花色苷,未检测到3’-甲基花青素香豆酰化葡萄糖苷(顺式+反式)。不同遮光处理后其花色苷总量均高于对照,而甲基化花色苷仍为主要花色苷,其中100%转色-完全成熟期间采用50%遮光的遮阳网处理,显著提高了样品中甲基化花色苷含量。经过不同遮光处理后花色苷组分构成均有改变:在开始转色-完全成熟期间采用20%遮光的遮阳网进行遮光,明显提高了香豆酰化修饰花色苷及乙酰化修饰花色苷含量;100%转色-完全成熟期间的遮光显著提高了乙酰化修饰花色苷含量。4 种遮光处理均使花翠素香豆酰化葡萄糖苷(顺式+反式)含量显著降低。开始转色-完全成熟期间主要增加了3’-甲基花青素乙酰化葡萄糖苷所占总花色苷的比例,100%转色-完全成熟期间花青素葡萄糖苷、3’-甲基花青素葡萄糖苷所占总花色苷的比例显著低于对照组。
2023年第44卷 2022年第43卷 2021年第42卷 2020年第41卷 2019年第40卷 2018年第39卷 2017年第38卷 2016年第37卷 2015年第36卷 2014年第35卷 2013年第34卷 2012年第33卷 2011年第32卷 2010年第31卷 2009年第30卷 2008年第29卷 2007年第28卷 2006年第27卷 2005年第26卷 2004年第25卷 2003年第24卷 2002年第23卷 2001年第22卷 2000年第21卷 1999年第20卷 1998年第19卷 1997年第18卷 1996年第17卷 1995年第16卷 1994年第15卷 1993年第14卷 1992年第13卷 1991年第12卷 1990年第11卷 1989年第10卷 1988年第09卷 1987年第08卷 1986年第07卷 1985年第06卷 1984年第05卷 1983年第04卷 1982年第03卷 1981年第02卷 1980年第01卷
电话: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洋桥70号
版权所有 @ 2023 中国食品杂志社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50号 京ICP备14033398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