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研究以‘肉桂’品种的乌龙茶饮料为对象,结合感官审评、电子鼻和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不同浓度有机硅消泡剂的消泡、抑泡效果及其对感官风味特征、香气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低中含量消泡剂可有效降低泡沫高度,缩短消散时间,且相同含量消泡剂产生泡沫前加入效果优于产生泡沫后加入,但含量过高时会引发汤色浑浊、涩感增强及异味产生,导致感官品质劣化;电子鼻传感器W5S(氮氧化合物)、W1S(甲烷等短链烷烃)、W1W(无机硫化物)和W2W(芳香成分、有机硫化物)在不同处理间响应值差异显著;不同含量有机硅消泡剂处理对茶饮料香气成分有显著影响,共鉴定出110 种茶叶中香气成分,通过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和Kruskal-Wallis H检验,筛选出26 种关键差异香气物质。相对香气活性值分析结果表明,消泡剂处理后,芳樟醇、二氢芳樟醇、苯乙醇、反式-橙花叔醇等香气成分的含量随着消泡剂含量的升高而显著下降,消泡剂显著抑制了上述挥发性物质的释放,并可能改变了茶饮料的整体香气特征。综合泡沫抑制效果与感官平衡,0.005~0.025 g/kg为较优含量范围,可在抑制泡沫的同时较大程度保留茶饮料的风味特征。本研究有助于揭示消泡剂对茶饮料香气的影响机制,为茶饮料生产的质量控制和香气优化提供理论依据。
2023年第44卷 2022年第43卷 2021年第42卷 2020年第41卷 2019年第40卷 2018年第39卷 2017年第38卷 2016年第37卷 2015年第36卷 2014年第35卷 2013年第34卷 2012年第33卷 2011年第32卷 2010年第31卷 2009年第30卷 2008年第29卷 2007年第28卷 2006年第27卷 2005年第26卷 2004年第25卷 2003年第24卷 2002年第23卷 2001年第22卷 2000年第21卷 1999年第20卷 1998年第19卷 1997年第18卷 1996年第17卷 1995年第16卷 1994年第15卷 1993年第14卷 1992年第13卷 1991年第12卷 1990年第11卷 1989年第10卷 1988年第09卷 1987年第08卷 1986年第07卷 1985年第06卷 1984年第05卷 1983年第04卷 1982年第03卷 1981年第02卷 1980年第01卷
电话: 010-87293157
地址: 北京市丰台区洋桥70号
版权所有 @ 2023 中国食品杂志社 京公网安备11010602060050号 京ICP备14033398号-2